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抵御新型冠状病毒,增强免疫力从穴位开始

抵御新型冠状病毒,增强免疫力从穴位开始

发布时间:2020-02-02 点击数:919

 1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强调,中医药系统要全力做好防控应对准备工作,中医医院要积极参与医疗救治工作并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中医医院和中医药人员要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积极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治疗。

 

  针灸是最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方法。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按摩、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通过对腧穴的刺激可以通经脉,调气血,调节阴阳平衡,脏腑平和,从而达到祛邪的目的。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普团队,推荐通过以下穴位刺激以助力防治新型冠状病毒侵袭。

 

一、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1、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操作方法】

  1.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2.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点燃清艾条后置于足三里穴上方2-3cm处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穴位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功效】 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

  【应用】 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所致倦怠乏力、气虚自汗、易患感冒等以及高血压及脾胃功能紊乱的患者。

  【使用注意】

  1.揉按时力度不宜过大,耐受即可。

  2.艾灸时温度适宜,过热会导致灼伤皮肤。

  3.发热及躁狂患者不可灸。

  4.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情况不宜使用。

  ——《针灸真髓》

2、气海穴

【定位】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操作方法】

  1.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气海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有酸胀的感觉。

  2.艾灸:点燃清艾条后置于气海穴上方2-3cm处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穴位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艾灸气海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

  【功效】培补元气、固益肾精。

  【应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使用注意】

  1.揉按时力度不宜过大,耐受即可。

  2.艾灸时温度适宜,过热会导致灼伤皮肤。

  3.发热及躁狂患者不可灸。

  4.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情况不宜使用。

  5.孕妇禁用。

  ——《内经图翼》

二、缓解症穴位

1、大椎穴

  【定位】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

  【操作方法】

  1.拔罐: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留罐时间10分钟,注意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2. 艾灸:点燃清艾条后置于大椎穴上方2-3cm处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穴位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

  【功效】清热解表,截疟。

  【应用】大椎穴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 ,咳喘,项强;支气管炎等。

  【使用注意】 1.发热病人不宜使用灸法。

  2.艾灸时温度适宜,过热会导致灼伤皮肤。

  3.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情况不宜使用。

  4.注意拔罐时间不宜过长。

  5.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情况不宜使用。

  ——《备急千金要方》

2、肺俞

  【定位】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个触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

  1.拔罐: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留罐时间10分钟,注意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2.艾灸:点燃清艾条后置于肺俞穴上方2-3cm处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穴位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

  3.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肺俞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功效】解表宣肺、肃降肺气。

  【应用】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使用注意】1.发热病人不宜使用灸法。

  2.艾灸时温度适宜,过热会导致灼伤皮肤。

  3.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情况不宜使用。

  4.注意拔罐时间不宜过长。

  5. 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情况不宜使用。

  ——《针灸甲乙经》

3、合谷

  【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操作方法】

  1.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肺俞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有酸胀的感觉。

  2.灸法:点燃清艾条后置于合谷穴上方2-3cm处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穴位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

  【功效】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应用】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

  【使用注意】1.发热病人不宜使用灸法。

  2.艾灸时温度适宜,过热会导致灼伤皮肤。

  3.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情况不宜使用。

  4.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情况不宜使用。

  ——《针灸大成》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

 

微信二维码

18019016838